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亲身经历的算命故事?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

你见过最搞笑的对联是什么对联

本文目录

古代有趣的对联故事高分寻求有关求真务实的哲理小故事请问见蛇死在家门口是现实的是什么意思请风水师解释

一、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喜庆的春联千篇一律,有趣的对子万里挑一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

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三、切瓜分客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

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

四、小于谦答对显文才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立即应对:狗嘴何曾出象牙。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三角如架鼓。于谦随声就应: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他年独占麒麟阁。好掺和啊,知道挑这些字我都没打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癸辛街。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五、焉知鱼不化为龙

明代学者邱浚,字仲深,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青云足下生。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焉知鱼不化为龙?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

他认为夏德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1、心态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2、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3、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4、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

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

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5、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梁贵家有六兄弟,他排行老六,梁贵出生的第二年,正好赶止蝗灾,地里颗粒无收,父亲怕养不活他,便把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寡嫂姜氏当儿子。姜氏是个可怜的女人,早年守寡妇,中年又丧子,日子过得十分消沉,梁贵出生后,姜氏对他十分喜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梁贵的父亲才舍得将他过继给姜氏当儿子。一来是可以减少家里压力,二来是想让这个寡嫂的日子能有点盼头。姜氏自从养了梁贵,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那时家里没吃的,她把家里仅剩下的一点面全给了梁贵吃,而她自己则每日外出找些草根树叶充饥,梁贵在她的照顾下渐渐长大,也许正是因为来之不易,姜氏对这个儿子十分爱护。梁贵长到十岁,姜氏都没让他干过一点活,每天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梁贵的亲生父亲见了,便劝姜氏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可姜氏却不听,依旧每天细心地照顾梁贵。梁贵长到十七岁时,他的那五个哥哥都已经成家了,姜氏也想给他寻门好亲事,可托了少当媒婆春帮忙介绍,却没一次成功的,姑娘们都嫌弃梁贵没有一技之长,又不会干农活,嫁给他只会过苦日子。多次相亲失败,姜氏这才渐渐意识到,由于自己多年来惯着儿子,才导致他一事无成。可亡羊补牢一切都还不算晚,姜氏托家兄给梁贵寻了个老木匠当师父,让梁贵跟着人家学做木匠,前两年没有工钱,只给个吃住就行。

起初梁贵对木匠这行还算新鲜,每天跟在师父身后问前问后的,可日子久了,他就疲了,每天跟着师父打杂,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不是敲钉就是刨木花,对他来说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最后梁贵只学了才半年,只会了些皮毛功夫,就决定不再学了。梁贵回家后,怕母亲责骂,于是撒谎告诉母亲,说自己已经学会了所有木匠技艺,不必再学了。姜氏毕竟活了几十年,一眼就看穿儿子在撒谎,她知道儿子肯定是因为不了苦才回来的。可她没有拆穿儿子,而是轻声叹了口气,把儿子拉扯到自己身边说:“你外出这半年,娘生病了,全身无力,且无法行走,前阵子听一个算命的瞎子说,南方玲珑山,有个姓葛的郎中能治好娘身上这病,要不你带娘去找葛郎中瞧病吧!”梁贵虽说懒散吃不了苦,可对这个母亲还是十分看重的,一听说母亲病了要寻医,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早上,梁贵就背着母亲上路了,俩人才走了小半天,梁贵就累得气喘吁吁,一想到离玲珑山还有数千里,梁贵就有些想放弃,可他为了母亲的病,还是咬牙坚持着。

这天,俩人来途经一座荒山,母子俩又累又渴,姜氏忽然听到水声,她连忙叫梁贵把她放下,让他去取些水来喝。梁贵把姜氏放在一块大石头上坐来,便去寻水源了,他走了大约百来米,才在一处大石缝下找到一处山泉,他用手舀了几捧水喝下,这水甘甜解渴,喝完好不畅快。梁贵要给母亲取水,可他用手捧了好几次,没走几步水就漏没了,这时,他看见泉水旁有一丛粽叶,梁贵想摘里面最大的那几片来取水,可他刚扒开粽叶,就看见下面盘着一条碗口粗的大蛇,梁贵吓得跌坐在地上,惊恐地盯着大蛇不敢动弹。梁贵很怕大蛇会攻击他,可半天过去,那大蛇却一动不动。梁贵以为大蛇是死的,便壮着胆子过去查看,结果发现这大蛇的肚子肿胀,肚皮里似乎有东西在扭动。梁贵小时候听母亲说过,这蛇类有些是生蛋的,有些则是直接生小蛇,这大蛇肚子这么大,八成了怀孕了,而它肚子里又有东西在扭动,极有可能是要生小蛇。梁贵想,这大蛇要生小蛇,应该不至于伤害他,于是他飞快地摘了两片叶子,取了水就准备离开,这时,大蛇忽然发出一声哀嚎声,那声音像是孩子在哭,梁贵回过头一看,发现大蛇正不停的翻滚着它的身子,模样十分痛苦的样子。梁贵心想,莫非这蛇难产了?梁贵从小就知道,自己出生时就遭遇了难产,所以看见难产的大蛇,他心里一阵着急,只想着要如何才能帮帮它。梁贵没有接生的经验,以前也只看过邻居家王婶子给她家羊接过几次生,此时他看着大蛇难产如此痛苦,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心想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吧。梁贵小心翼翼地靠近大蛇,然后轻声冲它说:“我想帮帮你,你不要再翻滚,配合一下好吗?”

没想到这大蛇就跟听懂了似的,立即停了下来,不再翻滚,梁贵靠近它的身子,把它的身子慢慢舒展开来,接着便学着邻居王婶子给羊接生的样子,用手掌轻推蛇的肚皮,一点点慢慢向下推。那蛇虽然很痛苦,但还是配合着梁贵使着劲,没一会儿,一条小蛇就从蛇的肛门里完好无损地生了下来。生下第一条之后,后面就越来越顺了,片刻功夫后,那蛇就生下了十条小蛇,肚子也彻底瘪了下去,梁贵见蛇的肚子瘪了,便知道它生完了,他起身擦了擦汗,然后又用棕叶装了些水离开。梁贵刚走出去几米,他的心里突然响起一句话:“你娘早就死了,你要小心!”我娘明明活得好好的,梁贵心里一阵疑惑,他四下看了一眼,只见刚才那只生产的大蛇正直愣愣地盯着他。梁贵想着离开时间太长,母亲肯定渴坏了,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回母亲跟前,母亲接过水后,咕咚咕咚喝了起来。梁贵看着母亲的脖子,发现竟一丝皱纹都没有,他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可又说不上来。梁贵休息了片刻后,又背着母亲上了路上。一路上,梁贵故意问母亲关于他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可母亲总是答非所问地应付着他的问题,梁贵越来越感觉到不对劲。到了中午,母子俩来到镇上,姜氏忽然说饿了,递了五文钱给梁贵,让他去买几个馒头来。梁贵接过钱,把母亲安置在路旁,便去对面摊子上买包子,那包子最便宜的也要三文钱一个,梁贵想买两个,可还差一分钱,他只能向摊软磨硬泡,希望摊主能把一个破了皮的包子便宜些卖给他。那摊主见他可怜就答应了,梁贵拿着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回去时,却发现母亲不见了,只有他们出门时带的一个破布包还孤零零的躺在那里,母亲不会走路,怎么会突然不见了呢?梁贵急了,他向周围人打听母亲的踪迹,可大家都纷纷表示不知道。

梁贵找不到母亲,心中十分难过,他扛着包袱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这时,迎面忽然驶来一辆疾驰的马车,众人听见马蹄声都纷纷避让开来,唯独梁因为想着母亲的事,全然没发现危险已经逼近。等梁贵终于反应过来时,人已经被撞得跌落到了路边,梁贵被撞到了胸口,吐了口血后便晕了过去。等睁眼醒来,梁贵发现自己并不在路边,而是在一户人家里,边上坐着个女子。“你醒了?”女子见他睁开眼,不由得惊喜出声。梁贵说:“我这是在哪,发生什么事了?我怎么会在这里,你又是谁?”女子说:“我叫翠娥,我上待卖药材时,见你晕在路边,便用板车把你给拉回了我家,郎中刚才来看过了,说你被车撞了,且要养几天,你先把药喝了吧。”翠娥说完,便递上了一碗汤药,梁贵端起汤药,一股脑儿全喝光了,这碗药的味道很是奇怪,酸甜苦辣全部尝了个遍,而且喝完之后,梁贵明显感觉全身像是打通了经脉一般轻松。翠娥接过空碗放下,然后对梁贵说:“我拉你回来时,发现随身你的布包撞破了,包里除了几年换洗的衣物,还有几样东西,有曲尺、墨斗、刨子这些,你是个木工吗?”

梁贵愣住了,他记得与母亲出门时,包袱里装着一床被子和一些换洗衣物,咋就变成了工具了呢?他心里虽有疑问,可他并不想把母亲的事情告诉翠娥,于是便回复道:“嗯,我是个木匠”翠娥一听高兴坏了,她说:“太好了,我正好想做个衣橱,木料都备好了,正差个木匠呢,等你伤好了,可一定要帮我做衣橱呀!”梁贵尴尬地点了点头,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虽说能也会做衣橱,但他做工十分粗陋,之前学徒时就被师傅骂过多次,只怕到时要浪费翠娥的木料了。时间一晃十来天过去,梁贵身上的伤也彻底好了,这天吃过饭后,翠娥从后院把木料搬了过来,让梁贵开始给她做衣橱。梁贵看着这些上好的木料,心里有些担心,他说:“我做工一般,到时你可别后悔呀,我实在怕糟蹋了你的好木料?”翠娥笑着说:“没事,做得丑不要紧,能装衣服就行。”有了翠娥的话,梁贵便放心大胆地干了,说来也怪,他拿起刨子刨木头时,感觉格外的顺手,刨出来的木头即平滑又精准,他拿起墨斗弹出来的线又直又细。他包袱里的每一样工具都格外称手,梁贵只用了不到三天,就把这衣橱给做好了,就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居然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衣橱来。翠娥说:“梁大哥,你的衣橱做得这么好看,我一定要帮你好好宣传宣传,你且等着吧”梁贵以为翠娥是在开玩笑,没料想第二天,就有个中年男人登门,指名要找梁贵。那中年男人一身贵气打扮,刚到梁贵后,立马拱手作了个礼说道:“我是杜府管家,我家老爷听闻梁师傅木匠手艺不错,特来请您来府上,给我家小姐打造一张出嫁用的跋步床。”

梁贵愣住了,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别人如此夸赞和看中,他不知道自己该答应还是拒绝,这时,一旁的翠娥扯了扯他的衣袖细声说道:“梁大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你要是给杜府做了木工,以后请你做木工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在翠娥的鼓励下,梁贵点头答应了。杜府管家笑容满面地从怀里掏出来10两银子,递给了梁贵,他说:“这是订金,还请梁师父早些过来!这跋步床打造工序繁琐,我家小姐明年三月就要出嫁了,得抓紧时间。”梁贵接过银子,送走管家后,他的心里却开始打起了鼓。梁贵曾经看过师父做一张跋步床,师父也将要领教给了他,但他还从来没有自己做过,如今自己就要独立完成一张跋步床,心里不慌是假的。翠娥似乎看出了梁贵的心思,她安慰道:“梁大哥,你之前给我做的衣橱不是就挺好的吗。我相信你肯定也能把这张跋步床做好的,况且你还有一套如此称手的工具,真的不必太担忧。”在翠娥的鼓励下,梁贵收拾收拾东西,就去了杜府。在杜府的那段时间里,梁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杜府从上到下,从老爷到下人,每个人都尊称他一句梁师父,对他十分客气,这让梁贵慢慢意识到,原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就能被人高看一眼。他一改往日的懒散,尽心尽力地为杜府打造跋步床,每隔半月,翠娥就会去看望他,给他打气和鼓励,夏去冬来,临近过年时,那张红木的跋步床也终于完工了。杜老爷看着这张跋步床,眼里散发出感叹的光芒,一个劲儿地夸赞,因为对梁贵的工艺十分满意,杜老爷非常爽快地把工钱结结了他。梁贵带着工钱准备回翠娥家,经过一个卖珠钗的小摊时,摊子上有一枚步摇吸引了他的目光,只见步摇上面镶嵌着三颗碧绿的翠珠,看起来十分可爱,梁贵第一眼就相中了,觉得很适合翠娥佩戴。步摇要价三两银子,梁贵一分价也没还,就把它买了下来。他把步摇小心翼翼地包好放进怀里,紧赶慢赶地朝翠娥家走去。梁贵回到翠娥家,屋里屋外找了三圈,也不见翠娥的身影,他呆呆地坐在门口等翠娥,直到天都黑了,翠娥还是没回来,梁贵乏了,不知不觉睡着了。睡梦中,梁贵看见了翠娥,翠娥化成一只褐色的狐狸,在他身边跳了三圈。梁贵鼓起了勇气问它:“你是翠娥吗?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模样?”翠娥说:“实话告诉你吧,我本来就是,狐类,二十多年前,我在玲珑山游玩时,被一个猎户所捕获,当时你母亲正在山上砍柴,她见我可怜,便用自己陪嫁的银簪子把我从猎户手里换了下来,后来又把我放归了山林中。我钻进深山后,便发誓要报你母亲的这份恩情,修行多年后,我终于成了些气后。我下山后,在集上买了个金手镯,准备要送给你母亲,谁料却发现你母亲已经病入膏肓,虽然我用尽一切办法,可最终也没能让她活下来。她临终前告诉我,说她有个儿子在学木匠,让我督促她儿子,务必让他成材。因此,我才化成你母亲的模样在家等你,后来得知你学艺失败,我才假装腿疾,让你背我外出求医,实则是想让你吃些苦头,变得更坚强一些,因为你幼时被母亲宠溺,养成了吃不了苦的习惯,如果不让你作出改变,那这辈子你都将碌碌无为。后来你被马车撞伤,我索性以真实身份接近你,引你重拾信心,继续把木匠这行学好,学精,那套木工工具也是我所赠,你拿着它,虽说能如虎添翼,但有一大半也是因为你本身的努力,现在那套工具我收回了它的灵力。以后你只能靠自己了!你母亲的大恩我已经算是报答完了,你我的缘份也在此尽了。”翠娥说完,便消失在梦中,梁贵惊醒后,一脸泪痕。

其实这一年来的相处,梁贵早已把翠娥放进了心里,但他没料想事情竟会是这样。他恨自己不够努力让母亲担心了。也恨自己一切都明白得太晚。此时的梁贵,只想找到翠娥,向她表达自己的心意,不管她答不答应,他都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第二天一大早,梁贵就收拾好包袱,往家的方向走去。路过之前给大蛇接生的那处山时,梁贵正好渴了,于是他又走到之前寻到的那处山泉边喝水。正喝着呢,忽然耳边出现一个声音:“你要找的人,在玲珑山北侧的玲珑洞,快去寻她吧!”是谁在说话?梁贵看了看四周,并无其他人,他起身准备离开了山泉时,忽然发现一块巨石边有十几双眼睛正盯着自己,梁贵细细一看,居然是条碗口粗的大黑蛇,而那大黑蛇旁边,还盘着十条小蛇。梁贵突然明白,这条大黑蛇,应该就是先前他帮忙接生的那条。大黑蛇朝他吐了吐信子,然后带着小蛇离开了。

梁贵觉得,刚才耳边的那番话,或许就是大黑蛇在指点着他。‘梁贵朝黑蛇的方向拱了拱手以示感谢,然后拢了拢包袱后继续赶路。走了十多日,梁贵终于到了玲珑山,他照着大黑蛇的指引,一直在北侧寻找玲珑洞,可他整个北坡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梁贵在山上没吃没喝,饿了就吃些野果,喝了就喝山泉,即便身子早已支撑不了,可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寻到第十天时,梁贵终于眼前一黑,晕倒在山里。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身边传来一阵抽泣声,他转头一看,竟是翠娥。翠娥见他醒了,抹了抹眼泪说道:“你是不是傻,这山里没吃没喝,你寻我干啥?梁贵说:“一年相处,你早已入我心,寻你只为再见你一面。”说完,便从怀里掏出来那枚翠绿步摇递到翠娥面前。翠娥含着泪,没有伸手去接。梁贵又说:“你与我母亲的有缘,就是与我有缘,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我不在乎。我只求与你厮守一生..。”

梁贵的话,终究还是打动了翠娥,翠娥接过步摇,顺势插在头上。晃了晃步摇,一脸笑容。一个月后,梁贵与翠娥拜堂成亲,俩人下山回到梁贵家,夫妻同心协力,把旧屋翻新了一番,梁贵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找他来做木工的人络绎不绝,他终于完成了母亲的心愿,成了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男人!老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父母可以为其舍弃一切,殊不知惯子如杀子,溺爱则出逆子!任何一个孩子在儿童时候的教育都非常重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自私不是爱,娇惯更不是爱。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姜氏在对待自己儿子梁贵时,就是缺乏教育,从小放之纵之,从不让他干活,让他不知人间疾苦,从而养成了无法吃苦的性格,哪怕后面让他去学徒,他也无法吃那个苦,学到中途便中断了。所以说,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定要摒弃溺爱,明确底线和原则,宽中有严,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文章中的姜氏,因为心地善良救了翠娥,这才有了后续的缘份,可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也不是谁都能碰见“翠娥”相助,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当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命运!本文为《民间故事》,借故事,说真理,为善弃恶,弘扬美德。

中国古代的五个有趣历史故事,相信每一个都是大家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