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鬼谷子给自己算命的故事 陶渊明的故事 5个小故事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李元真道长 算命前,你必须知道的因果

本文目录

八仙过海故事各版本合集,八仙人物详解为何鬼谷子的四大弟子皆不得善终陶渊明的故事 5个小故事

可能最近几年八仙过海的故事被提及的越来越少了,不过大家应该还是会有所耳闻。其实八仙的故事版本有很多,几乎是在每个朝代都要编出一些新花样出来,我们所看到的八仙过海也只是其中一版而已。而且你在看完这八仙过海以后,可能会感觉故事略显平庸,也没经历什么太多磨难,似乎大家对于这大仙的了解还不是很足。那这次借助这个机会,为大家讲讲八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自身的故事才是吸引力最强的。

作为中国人,一提起八仙,谁都会侃上两句。虽然有时候可能叫不全姓名,至少八仙过海这个典故基本都听过。但对于八仙故事的详细内容,却很少有人了解,今天小编就给您作一个全面的梳理。

邓皓天 放下欲望和杂念,生命必然充实稳健

各版八仙

历史上,八仙曾有过多种版本,直到明朝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简称《东游记》),才确定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八仙过海中的主人公。

勉强按人物所处的朝代顺序排列为:铁拐李(可能春秋)、钟离权(可能东汉)、张果老(唐)、韩湘子(唐)、吕洞宾(唐)、何仙姑(唐)、蓝采和(唐)、曹国舅(宋)。

在开讲这八位正牌八仙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前期的杂牌八仙到底咋回事?

最早有淮南八仙之说,这八位实际上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的门客,帮助其著成《淮南子》一书,被称为八公。八公分别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伍被、毛被和晋昌(确实不太有名)。淮南王刘安平生素好神仙方术,常与八公论道、炼丹、著述于今天安徽的八公山。据说他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豆腐。后来,刘安被告谋反,畏罪自杀。八公中除雷被一人逃脱,其余均被牵连受害。也有后人传说刘安与八公服了丹药,飘然升仙。剩下的丹药洒在庭院里,被鸡和狗吃掉,也都白日飞升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神话就来源于此,八公山也因此得名。

到了唐朝,诗圣杜甫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诗中将贺知章、李适之、李琎、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八位嗜酒如命的文人称为酒中八仙。

到了五代时期,又流传出蜀中八仙。源自当时一位叫张素卿的道士画了幅《蜀八仙图》,图中的八位神仙分别是:容成公、李耳、张道陵、李八百、严君平、董仲舒、范长生、尔朱洞。这八位还确实有点名气,值得详细介绍一下。

蜀中八仙

首先,对于李耳(老子)和张道陵(天师道创始人),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容成公据传是黄帝的臣子,又说是老子的师父。曾经在太姥山(福建)炼丹,后又隐居崆峒山(应该指四川平武县那个,毕竟是蜀仙嘛)修炼。据说其修到白发返黑,齿落更生,活了两百多岁。

李八百生平十分不详,有说其从夏朝活到周朝,有说是东汉时人,有说是晋朝人。总之,常常在成都乞讨,并把所得用来拯救穷人。蜀地人代代都见到他,却依旧容颜不老,据说活了大概八百多岁,故送外号李八百。

严君平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的讳而改姓严,又名严遵。严君平是西汉时人,居四川绵竹,精通术数,占卜预测,相当灵验。常在街头摆摊儿给人算命,只为赚点基本的生活费,仅供自己潜心钻研《道德经》。

严君平一生无意于仕途,心思都在治学求道上,代表作有《老子指归》《道德指归论》等。西汉大儒扬雄也曾拜其为师。在他九十多岁仙逝后,人们于武都山(成都)修建严仙观,并凿君平池以纪念他。

董仲舒乃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师,使其名垂千古的事迹,便是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理论,为世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但董仲舒是河北人,也不曾在四川任过职,更别谈修炼了,把他称为蜀仙很大程度上源自名人效应。

不过,与董仲舒同时代的,还有个叫董仲君的人,倒是个名副其实的道士,可能是把两者搞混淆了。据说董仲君曾为汉武帝时的一个官员,虽博学多识,刚正不阿,却死活不信道术,且经常耻笑修道之人愚昧无知。

一次,董仲君忽得重病,数月不愈。无奈之下,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勉为其难地把一位道士送来的丹药服食。才服一半,便大病全无,再服一半,气力超前。始悔前日之愚见,遂弃官从道,隐居在青城山(四川)潜心修炼,这个蜀仙应该比较靠谱。可惜名气不够,被大名鼎鼎的董仲舒抢了风头。

第七位蜀仙叫范长生,可惜只活了一百来岁,相比容成公、李八百的好几百岁,确实逊色许多。不过普通人还是会羡慕不已,故而送个雅号范长生(原名范延久)。范长生本是三国时成都一带天师道首领,刘备曾请他去做官,执意不去,只好封他个逍遥公,并在青城山为其修建长生宫(今之鹤翔山庄),供其潜心修炼。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氐族人李特、李雄率领流民起义,正当危急存亡之秋,范长生以天师道首领身份慷慨资助其粮草。后李雄于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念及范长生的大恩大德,遂拜其为相。

范长生辅佐李雄,奉行道家清净无为,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蜀地一度出现民生富足,安居乐业的局面。如此功绩,加之本来的道士身份,便被后人列入蜀仙了。

最后一位蜀仙叫尔朱洞,是五代时期后蜀小国的一名道士。尔朱是契丹族的姓。传其曾遇异人传授秘法,经常拣白石头往水里扔,弄得市民莫名其妙。后又在街上大卖仙丹,每粒售价十二万。当地太守很有兴趣,尔朱洞却说:太守钱多,非百二十万不卖。

这下激怒了太守,命人将他装进竹笼,投进岷江,随之流入长江。后在绵州河边被一位姓石的渔人打捞起来,他却正蜷伏在竹笼里打呼噜,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仙人。

刘海的故事

自蜀中八仙以后,在元朝的杂剧中,逐渐演化出我们现在所谓的八仙,但其成员经常变动不定。比如,有时候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张四郎或玄虚子。

还有一位曾经也被誉为八仙之一的大人物叫刘海,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海替代钟离权的,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的。

刘海其实就是被王重阳追奉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的刘海蟾。海蟾是其道号,他的本名叫刘操,也被习惯叫成刘海。因其道号刘海蟾有个蟾字,不知道哪个好事者编出了一个刘海跟癞蛤蟆的故事,雅名为刘海戏蟾。随之还生发出刘海跟胡秀英的爱情故事,也就是后来有名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可以说,此处的刘海跟全真北五祖的刘海蟾已经没有丝毫关系了。

由于在画家笔下,刘海的前额总是垂下一列整齐的短发,显得童稚可爱,所以后世把这种发型称作刘海。

那么,刘海戏蟾和刘海砍樵到底咋回事?实际上用一个故事就能讲明白。

相传刘海从小家境贫寒,靠打柴养活双目失明的老母。一天,刘海打柴回来,在一个小石桥下偶遇一只金蟾,只有三只脚,背黄腹白,见老刘来了一点都不躲闪。刘海甚感惊奇,每次路过这里,都要和这只金蟾戏耍一番,才肯离去。

又有一次,刘海担柴下山,被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拦住。那女子说自己叫胡秀英,对老刘爱慕已久,非要与他下山结为夫妻。

母亲听闻此事,乐得合不拢嘴,一百个同意,二人就此结为夫妻。胡秀英确实也秀外慧中,对婆婆十分孝敬。不久,母亲去世,他们依然相亲相爱,经常一起走啰、行啰,小日子过得挺滋润。一天,刘海又从小石桥边经过,还想逗逗那只金蟾,谁知朝桥下一看,金蟾却不见了。

正疑虑当中,有一跛足道人朝他走来,开门见山就是一句:刘海呀!你娶的媳妇虽好,却不是人,是个狐狸精。刘海大怒。那道人嘿嘿一笑说: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装肚子疼,这狐狸精会给你一颗宝珠,你把那颗宝珠吞下肚子里,真相就大白了。说罢,道人即凭空消失了。

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中,放下担子便称肚子疼。胡秀英百般伺候,吃什么药都不顶用。无奈之下,她便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交给刘海,让他噙在嘴里。刘海得到宝珠,连忙欣喜若狂地爬起身,就要把宝珠往嘴里放。胡秀英看出破绽,迅速从刘海手中夺过宝珠。经过再三盘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事告诉了胡秀英。

事已至此,胡秀英也只好对刘海讲出了实话:我确实是一只狐狸变的,那跛足道人,也正是桥下的金蟾脱化。它与我同样修炼了五百年,都有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的仙丹。多年来,那只癞蛤蟆急欲成仙,想夺取我的仙丹,凑成千年,总未得逞。这次,他是想借你之手,达到目的。

刘海这才恍然大悟:唉,差点害了娘子!待我去一斧子结果了那家伙!说完,提起斧子,就要去找金蟾算账。胡秀英连忙拦住他说:他可是妖怪,相公切勿鲁莽行事。我这里有‘赐福驱魔大法’传授于你,见到金蟾后,你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和往常一样跟它戏耍,借机按我说的做就行。

刘海来到石桥边,照着胡秀英的嘱咐,逗着金蟾左转十八圈,右转十八圈,口里还默念着赐福驱魔大法。不一会儿,金蟾果然像发了羊癫疯似的,吐出了自己的仙丹。刘海连忙将仙丹捡起吞进肚子,金蟾失去仙丹,没有了法力,只得依附于刘海。刘海就让它吐出金灿灿的钱来,洒遍人间,接济苦难。

正宗八仙

讲完这些杂牌八仙,终于开始步入正题了。直到明朝吴元泰所作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也就是《东游记》)问世,八仙的人物才正式被确定下来,即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由于以下内容皆是关于这八仙的神仙传说故事:

1.铁拐李

铁拐李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资历最深的一位。最早的传说是在春秋时期,说其本名李玄,遇太上老君点化而得道。一天,太上老君邀请李玄去华山论道,他为赴约而元神出窍,并嘱咐徒儿,倘若七日不返,便可火化其身。中途,徒儿因母亲病重急欲回家,六天没到就提前放火了。

第七天,李玄兴致勃勃赶回,看到自己已被烧焦的骨架,只得哀叹一声离去。突然发现旁边有一跛脚乞丐的尸体,凑合着用吧,遂附身于此。

这下李玄就一下子变成了蓬头垢面、袒腹跛足的乞丐形象,整天拄着个拐杖,提着个酒葫芦东游西荡,故被称为铁拐李。

一说铁拐李是隋朝人,本名叫李洪水,小名为铁拐。后来出家修道,常常在大街上托钵行丐。突然有一天,李洪水将铁杖扔在空中,化成了一条青龙,并乘龙而去。

2.钟离权

钟离权在八仙中是一个袒胸露乳,挥着芭蕉扇的大汉形象。一般都认为是东汉人,所以又叫汉钟离。说其本为汉朝大将,在征讨吐蕃中,被上司梁翼妒忌,只配给他老弱残兵三万人,还没开战就被敌军劫营,士兵皆落荒而逃。钟离权也逃至一山谷,中途还迷路了。后巧遇一胡僧,将他带到一个小村庄说:这是东华先生的住处。然后转身离去。钟离权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屋子里突然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这个吐蕃和尚真是多嘴,今天晚上我又有得忙啰!

话音刚落,老人推门走了出来,钟离权恭敬地向老人行了个礼。一番畅谈过后,方知此人便是得道高人王玄甫(东华帝君)。钟离权早就有离世修行的想法,遂立马叩头拜师。

钟离权也算是个大根器的人,只花了十天时间,就悟得长生秘诀。学成之后,依依不舍地向师父道别。当他跨出大门,再回头一看,只见遍地野草,刚才所见皆化为乌有。

回到中原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又遇到了东华帝君,这次就不走了。东华帝君又传授其更高深的道法,最后,他终于在崆峒山修炼成仙。东华帝君和钟离权都被追奉为全真教北五祖,也有说钟离权是唐朝人,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3.张果老

张果老在八仙中是一个骑着毛驴,拿着鱼鼓(一种竹筒做的敲打乐器)的老头形象。张果老是唐朝人,本来单名一个果,因年岁最大,故称张果老。那他年龄究竟有多大呢?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

据说张果老常居山西中条山修炼,唐太宗、唐高宗接连征召过他,都被婉言拒绝。轮到武则天出马,就不好惹了,软的不行,来硬的,抬也得把这老头给我搬过来。张果老便装死,大夏天的,很快他的身体就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悻悻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再次见到他。

到了唐玄宗在位时期,竟有幸邀请到张果老。可一见到其老态龙钟的样子,本欲求长生不老的唐玄宗有点失望地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这般发疏齿落?

张果老回答:这有何难?将此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了?说完便当着唐玄宗的面敲齿拔发。唐玄宗被眼前如此自虐的行为吓坏了,赶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一会儿功夫,张果老又回来了,突然变得一头秀发,满嘴白牙,容光焕发。一时间,达官贵族们皆争相拜谒,求教其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出去打猎,捕获了一头超大的鹿。厨师刚要拿它开刀,张果老连忙上前阻止:这可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年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也把它放生了。唐玄宗惊讶地问到:天下之大,鹿很多,时过境迁,你怎么知道它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张果老回答:武帝当年放生时,用铜牌在它肚子下方做了标志。

唐玄宗命人检查,果然在鹿身上搜到一个小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唐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张果老回答:至今约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准确无误。

张果老回山后不久就仙逝了,唐玄宗为他修建了栖霞观(河北邢台)。张果老有一个怪癖,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倒骑毛驴。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驴,用的时候可以骑着走,不用的时候就折叠起来放进皮囊里,好不自在。

4.韩湘子

韩湘子在八仙中的形象是一个喜欢吹笛子的帅哥。据说韩湘子是唐朝韩愈的侄孙,生性放荡不羁,不好读书,只喜饮酒,二十岁时去洛阳探亲,至此一去不复返,二十多年杳无音讯。再次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对这个不务正业的侄孙颇为恼火。

有一次,韩愈过生日,亲朋好友皆登门致贺,韩湘子不期而至。韩愈见到他是又喜又怒,生气地说:你长久游历在外,如此狼狈不堪,到底都学了哪些本事?

韩湘子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啦,今天是叔叔的寿诞,我给您老变个花样,让您高兴高兴。

当时正值冬季,只见韩湘子聚土成堆,不一会儿,一株牡丹花便从土里冒了出来,那个季节是不可能有牡丹花的。韩愈一下子愣住了,盯着牡丹花看了半天,发现上面还写了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宪宗时,韩愈因上谏佛骨表,惹得龙颜大怒,遂被贬至广东潮州。韩愈从长安起程,一路上,大雪纷纷。走到陕西蓝关(蓝田)这个地方时,雪已数尺之深,马难以前行,附近又不见一户人家。风刮得紧,雪飘得急,韩愈全身湿透,饥寒交迫,万般愁苦无处诉说。

正在绝望之时,忽见一人冒着严寒赶来,瞪眼一看,竟然是韩湘子。韩湘子问韩愈:您还记得牡丹花上的对联吗?

韩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侄孙早就料到有此一劫了。韩愈感慨良久,遂作诗一首: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后来,据说韩湘子千方百计地度化韩愈,终于将叔叔引入道门,最终也羽化而登仙了。

5.吕洞宾

吕洞宾在八仙中是一个身佩宝剑、风流潇洒的美男子。而在《东游记》中,吕洞宾却显得比较俗气,可能这种接地气的形象更受普通大众欢迎吧。

比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胡吃海喝。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嗜酒、能诗、好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吕洞宾三戏牡丹的故事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实际上,吕洞宾六十四岁才开始修道,怎么说也没那么轻佻吧。按照吕祖自己的诗集描述,他的日常生活应该是: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这种清虚高雅的形象应该更加靠谱点。

《东游记》毕竟是小说,夹杂一些俗套的东西,为的是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更能赢得普通大众的青睐。

6.何仙姑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一个手持荷花,楚楚动人的女子形象。当然,何仙姑也是八仙中唯一的女同志。

何仙姑是唐朝人,相传其十四五岁那年,忽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身轻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海吃云母粉,发誓终身不嫁,经常往来山谷之中,健步如飞。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入京途中忽然失踪,后白日飞升。

还有一种说法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父亲是个做豆腐的,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巧遇正在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测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专门为她盖了一座小楼,为的是常来这里请她算命,何秀姑由此被称为何仙姑。

7.蓝采和

蓝采和在八仙中的形象是一个手提花篮的翩翩少年,八仙里就数他最年轻了。他的名字比较柔美,形象美丽,常被误解为女性,但却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蓝采和也是唐朝人,其道行之高主要体现在能够永葆青春。据说其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在大街上东游西逛,一只脚穿靴,一只脚赤足,夏天穿棉袄,冬天躺雪地。

蓝采和常在大街小巷边走边唱,歌词也是随意来,无非有醒世之意。他把乞讨的钱穿在绳子上拖着走,即使掉了也不顾。或者施舍给穷人,要么花在酒肆中。传言有人在孩童时就见过他,老了再见着他,蓝采和的容颜依旧不减当年。后来,有人见他在酒楼饮酒,忽然驾鹤飞升。

8.曹国舅

曹国舅在八仙中是一个身着官服,手持玉板(古代官员拿的手板)的官员形象。原名叫曹佾,相传其为宋仁宗时期的一位国舅,故又称曹国舅。由于家世相当显赫,曹国舅的弟弟便整天只图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甚至强抢民女,横行霸道。

曹国舅对弟弟屡教不改后,非常失望。他深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觉得弟弟再这样下去,可能会牵连到自己。遂决定遁迹山林,矢志修道学仙。

有一天,曹国舅正在山洞里闭目养神,钟离权和吕洞宾突然造访,问他:你所养的是什么?曹国舅说:我所养的是道。吕洞宾笑着再问:道在哪儿呢?曹国舅指着天说:道在天。天在哪儿?曹国舅遂指着自己的心说:在这儿。

钟离权和吕洞宾满意地说: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遂授以《还真秘旨》,令他潜心修炼,没多久,曹国舅也成仙了。

八仙过海

关于八仙的故事,最有名的莫过于八仙过海。不过八仙过海也确实有真实原型。

北宋开国第三年起,沙门岛(今山东庙岛群岛)便被设为朝廷囚禁要犯的地方,凡军人犯了法,都要被发配到沙门岛。这样的监狱真是保险,即使逃出了监狱,也难逃出这茫茫大海。

如此年复一年,岛上的犯人越来越多。而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无奈之下,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随便挑出些倒霉蛋,绑住手脚,一并扔进海里淹死。

如此被杀害的罪犯,两年内就达七百多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试图逃跑,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流吞没。

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鼓起勇气,偷偷避开看守,有的抱着葫芦,有的抱着木头,总之各自拿着具漂浮性的工具跳入海中,往蓬莱(今山东蓬莱市)方向拼命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十五公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皆因体力不支而淹死海中。只剩下八名武艺高强、体格健壮的犯人,凭着一定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终于游到了蓬莱。这八位幸存者,在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是从沙门岛游过来的,无不惊奇万分,叹为神人。此事随后便在民间传开,并且以讹传讹,越传越神,逐渐演变成今天八仙过海的故事。

我们再来看看八仙过海的演义版本。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今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岱山县)牡丹花盛开时,邀请八仙来庆贺一番。回程时,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这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

于是乎,铁拐李抛下自己的法器葫芦(或铁拐),汉钟离扔下芭蕉扇,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曹国舅则分别把自己的法器宝剑、笛子、荷花、花篮、玉板纷纷抛向海里(八仙的法器又称作暗八仙)。

八位神仙皆坐上自己的法器,逍遥自在地漂流海上。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就率领虾兵蟹将前来理论,不料竟发生冲突,蓝采和被抓进龙宫。

八仙愤怒之下,大开杀戒,怒斩龙子。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三位龙王联合起来对抗八仙,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最后由观音菩萨(或太上老君、如来等)出面劝解,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才停战。

鬼谷子,名王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500多位精英!

鬼谷子共有四大弟子,皆为鼎鼎大名的兵家人物:孙膑、庞涓、张仪、苏秦。鬼谷子一次只收两名弟子,分纵横两派,一横一纵相互对抗。

孙膑

孙膑,出身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是同窗,因受到庞涓的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逃到齐国,被齐王封为军事,辅助齐国打败庞涓,取得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也称作《齐孙子》。

据说在庞涓出山后,鬼谷子便把绝学传于孙膑,还预测孙膑日后有一劫,让其改名孙膑,之前是叫孙宾。

2.庞涓

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在鬼谷子门下,后急于出山(孙膑三日后也出山)在王错的举荐下得到魏王的赏识,曾率部横行天下,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差点将赵国灭国,桂陵之战后收复河西失地。此人智勇双全,爱兵如子,深受魏王的喜爱,不过肚量不行,同窗孙膑曾经遭受到他的迫害,最终孙膑逃到齐国。

而后庞涓败于孙膑之手。他的人生奠定了魏国的盛衰,死于马陵。他的死亡为魏国霸权敲响了丧钟。

3.张仪

张仪,魏国安邑人,魏国贵族后人,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之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以横坡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因此被封为武信君。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历史记载是病死的。

4.苏秦

苏秦,字季子,洛阳人。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谋略家。苏秦与张仪同为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了赵国后提出了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身兼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国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如果鬼谷子的四大弟子皆不得善终的死因归结一下的话,似乎就是他们与鬼谷子的联系。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鬼谷子其人,他如此出名,又有这样的弟子,自然属万众瞩目型偶像。可是,人一旦出了名,与外界的关系就变得微妙了,不是被人崇拜,那就势必受人嫉妒。

这样说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想一想,鬼谷子如此厉害,为何各史料都无记载?相反,有关他的一切,似乎都是传说,包括他的后代,他的家世。至于他长什么样子,为何有如此才干,又为何世人只知其名不见其人……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说明一件事:鬼谷子虽生于世,但不受世所容。

谷子在各史料里是没有的人物,他始终只能是个神秘的传奇偶像,其他的就靠人口相传。其实就苏秦、张仪一类的人物,是不是师从鬼谷子也无所证据。这就更为一些心存疑问之人留足了话柄:鬼谷子根本就是个传说,而他的弟子就更无从说起了。

而明朝大臣宋濂就说过:“大抵其书皆捭阖、钩钳、揣摩之术……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士大夫宜唾去不到。”

看看,这就是宋濂对鬼谷子之术的评价,他认为鬼谷子所教的不过是小夫蛇鼠之术,用的人都会变坏。这是不是一种忌妒?或者是一种诋毁?但如此一来,我们似乎就明白了,作为鬼谷子的弟子,那学了这种小术,自然后果不得善终了。

虽说这种说法有点不靠谱,但可以想象,鬼谷子如此强大,他的弟子焉能不知自己的命运走向?只不过身在江湖,万事不由己罢了。所以,不管是什么命运,他们只有迎难而上的份儿。

在鬼谷子的四个徒弟的较量中,庞涓输给了孙膑,而孙膑输给了苏秦,苏秦最后输给了张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人太过出名了,也就失去某些普通的自由了。鬼谷子最后只有其名不见其人如此,他的弟子们个个死法异于常人也是如此。当然,生于战乱之时代,有时候这种死法也很正常,毕竟出来混江湖的,谁不知道早晚要还这个道理呢?

1,葛巾漉酒

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适值酒熟,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接待他。

2,无弦琴

陶渊明有一张不加装饰的琴,这琴没有琴弦,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

4,量革履

陶渊明没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帮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请示他陶渊明脚的大小,陶渊明便坐下来伸出脚让他们测量。

5,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渊明若先于客人醉了,就会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了,你离开吧。”渊明的率真就在此处。

扩展资料: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陶渊明(东晋诗人)

一生只下过一次山的奇人鬼谷子奇谋10条,看透了人心人性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