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四神足、四如意足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大家好,关于四神足、四如意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四如意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四如意足的四如意足略说四正勤与四如意足是什么四神足、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一、欲如意足,二、精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意足。’四念处是看破,四如意足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我们看现在许许多多同修,见到我都愁眉苦脸,都给我诉苦,我听到、见到,也很同情。实在讲,就是佛在经上常讲,这些可怜悯者。他为什么可怜?他不肯放下,那有什么法子!放下了就自在,就没有了,你为什么不肯放下?“如意”,换句话说,就是要回头。我们佛门里头常说:回头是岸。中国古圣先贤常常教训我们:回首如意。在过去我们中国富贵人家,习惯手上都拿着如意,如意多半是用玉做的,玉如意,如意的头是弯回来的。拿在手上做什么?提醒自己,提醒无论什么事情,不要做得太过分,应该要回头,一回头又如意了。回首如意,它也是表法的,要懂得回头。佛在此地跟我们讲了四桩事情:这就是理得。我用这几个字是很容易懂的,心安理得。这个道理明白、清楚,不迷惑了,心就安,心就定了。“思惟”就是理明白,理透彻。说到这一层,可以说是一个人真实幸福的来源,心安了,理明白了。……


“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分别是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四正勤”又名“四正断”“四正胜”。分别是对已生之恶要把它断除,而勤加精进;对未生之恶要使之不生,而勤加精进;对未生之善要使之生起,而勤加精进;对已生之善要使之增长,而勤加精进。

“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四神足即四如意足

“神足”(iddhipada),这个字的意义是:“证得圆满的根基,就称为神足”。

“神足”共有四种,分别是: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欲”(chanda)是指,想要证得、达成、圆满、完成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是一种极端的或过度的欲望,这不是任何事物或人可以阻绝的欲望。这种欲望会引起这种念头:“如果我今生没有证得这种圆满状态,我是不会安心满足的;要是无法证入,我宁愿死亡。

”迦叶佛时代(乔答摩佛之前的佛),波罗奈城的法泉王(Dhammasonda)(Rasavahinl,Jambudipuppatti-katha)就具备了这种欲望。法泉王向自己说:“如果我没有机缘听到迦叶佛的教诲,身为波罗奈城的国王有什么用?”因此,这位国王放弃了王位,找寻可以复诵迦叶佛教诲的修行人,纵使这种教诲只是短短的一句偈颂而已。

如同在频毗婆罗王(译按:参见《小部》《户外经》)、毗合佉居士以及给孤独长老者(译按:参见《法句经注疏》第一偈颂)的例子中,如果这种欲望圆满了,才会安息下来。只有当这里有些微的暗示指出,这种欲望是可以证得的,只是还没有具足圆满,此时心灵会迷惑,并且会生起一种,与其无法满足这种欲望而活下来,不如去死的念头。

在多弥亚王(Temiya,译按:参见《本生经》〈哑躄本生谭〉,J.538)、护象王(译按:参见《本生经》〈护象本生谭〉,J.509)以及佛陀住世时候的许多国王、贤人、富人,也都还有这种欲望,他们舍弃了皇宫、随从以及其他的生活奢侈品,来到佛陀的僧团中生活。

“勤”(viriya)是指带有四项特质的正勤精进,具足“勤”的修行人,会受到只要精勤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的思想鼓励。即使人们告诉他会经历极大的苦难,他还是不会灰心丧志。即使他真的经历了极大的苦难,也不会心生退怯。即使人们告诉他需要经年累月地实践努力,他还是不会灰心丧志,即使他真的已经有一段长年累月付诸努力,也不会心生退怯。

在“勤”上软弱的人,一旦面临要极大的努力,就会从修行上退缩下来。当人们告诉他们必须远离亲朋好友与尘嚣的时候,他们就会畏怯、退缩。看到必须经历长时间的止观,他们就会畏怯、退缩。当人们告诉他们必须节食少睡,他们就会退缩,看到必须经历长时间的止观,他们就会退缩。他们很像:“白狗不敢冒险踏入草丛。”白狗之所以害怕进入一腕尺(译按:肘至中指的长度)以上的芦苇丛当中,是因为它们认为这些芦苇会栖息着豹、虎、象。

“心”(Citta)是指当修行人接触、听闻到佛法的时候,固著在“如意”上。这种固著是极强烈的热情。

虽然一个人生活在美好奢华的世界,生活在权势与幸运当中,一位修行人是不会被这些事是所引诱的,他在经典当中,并且加以研究,他的心灵总是朝向“如意”的。只有当一位修行人全神贯注在与“如意”有关的事务,他才能够获得满足与宁静。就像炼金师全神投入将根本物质转化为金银的活动上,这位炼金师对於其他的事物漠不关心,只集中在炼金活动上。他废食忘寝,走路的时候会漫不经心。“心”就是这种巨大的专心活动,或这种性质的固著活动。

“观”(Vlmamsa)是指可以清晰地觉知到地狱、轮回巨大痛苦的知识或智慧。这种知识可以清晰地觉知到“如意”的利益,可以安住在深沉、艰困的“法”上,以及“法”的性质上。具足这种知识的人,除了追寻“如意”之外,不会在任何世间的追寻上发现乐趣。只有在追寻深奥的“如意”中,他才会得到满足。愈是深奥的“法”,他想要证得的欲望就愈是强烈、巨大。

修行人只要具足了四种“神足”的其中一种,终其一生会在“身念住”的安住以及佛法当中更高的层次,诸如“心清净”、“见清净”等上面,持续努力精进,不会懈怠、无力。只有那些从未具足任何一种“神足”、无力区分生命深浅以及法的深浅的人,才会感到无力,无法持续从事任何的努力。

修行人只要具足了四种“神足”当中的任何一种,无论是在今生或来生当一位天人,都可以按照他的“波罗蜜”达到“出世间的如意”。至於修行人具足了二种、三种或四种“神足”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不具有任何“神足”的人,他们应该尝试去追寻一种的“神足”。只因为他们不想追寻高超的佛教利益,例如“四念住”,才会感到无力懈怠。他们应该将这种无力感视为通往“恶趣”的快速道路。因此,他们应该研究、思考、沈思那些能够唤起“欲神足”的偈颂与开示。他们应该亲近一位能够唤起“欲神足”的导师,而且依止这位导师。

因此,佛陀如是说:

精勤努力去开发“欲神足”。精勤努力去开发“勤神足”。精勤努力去开发“心神足”。精勤努力去开发“观神足”。

(译按:《相应部》〈神足相应〉〈全分〉:S.5l.6)

有些远离“如意”的修行人,他们甚至不想证得“神足”。如果没有具足“欲神足”,他们甚至不知道必须去追寻“欲神足”,而成为软弱无力、挫败的人。在“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中,也是如此真切。

将心灵安住在“身至念”上,就等於是建立了“欲神足”。默想有关轮回之苦的“厌离心”(Samvega)的奇闻轶事、对自己采取苦行以及其他“法”的实践,就等於是建立“勤神足”。把自己投入深奥的“法”当中,诸如“四大”(译按:《相应部》〈神足相应〉〈全分〉),就等於是建立“观神足”。

如果有任何一种“神足”建立了,那么,可以确立的是,各别的“如意”将以自己的“波罗蜜”去证得。因此,如同《注疏》中所陈述的,不具足任何一种“神足”的人,就像是旃陀罗(candala,译按:下贱的人)的儿子,而且具足任何一种“神足”的人,就像是国王之子。旃陀罗的儿子,因为缺乏成为国王的根基,所以绝不会成为国王。然而,国王之子,因为具备了成为国王目标的根基,总是朝向成为国王的目标前进。

因此,现在的智者应该试著去获得四种“神足”,这样子才能摧毁“身见”的巨大根基,并且在佛陀的教法中,按照自己的“波罗蜜”去证得更高果位的利益。

(《三十七道品引导手册》---雷迪尊者)

好了,关于四神足、四如意足和四如意足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