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炉(香炉、净炉、神明炉)简介(香炉炉子)

八雅轩丨 一百个香炉,一百种造型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炉(香炉、净炉、神明炉)简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炉(香炉、净炉、神明炉)简介的知识,包括焚香炉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被誉为“高雅之首”的焚香,究竟是什么打印的佛经不用了可不可以放入焚香炉炉(香炉、净炉、神明炉)简介

就像现代人喜欢香水一样,古代的人非常喜欢焚香,因此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焚香文化。焚香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而且早期的焚香目的也是为了驱除邪灵以及瘟疫,所以春秋各个国家上朝的时候都会要焚香。古时候的香是通过各种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香丸香球的形状,然后把它放到焚香炉里面,借助碳火的力量加热,并不是直接点燃。

一、焚香的历史一百个香炉 一百种造型

我们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可以发现上道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群众,都会在家里焚香散打清新古朴的气息。我国的焚香历史也比较悠久。而原始社会人们的思想比较单纯,认为这些有香气的植物是上天赐予他们的,让他们可以避免蚊虫的叮咬,从而生存下去,所以久而久之焚香就被神化,变得非常庄严和神圣。

二、焚香的寓意

我国现代焚香最常见的仪式就是在拜佛当中,每次经过寺庙的时候都要进去上香拜佛,从而表达自己对佛祖的敬畏之情。所以香也是我们与上天沟通的媒介,可以传达我们的心意。人们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因为香经常被用来描述美好的事物,古代的人经常通过焚香来让自己的心情平和,进行更高的艺术创作。我经常看到古人焚香抚琴,或者焚香沐浴更衣等都表现焚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仪式感。除此之外焚香还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的记载当中,焚香可以提神安心。

三、焚香文化的传播

焚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一些讲究的人家依然继承了焚香这个传统。焚香不仅可以让人的心情沉着,而且具有超高的观赏价值。历代文人也为了焚香写出了很多千古绝唱的诗歌作品。

不可。卷起来密封包好,放到山石等缝隙中。实在环境不允许,要想处理的话,也要先诵3-7遍心经,然后恭敬于净洁处焚化。将灰撒在净处,或包好放在野外净处。

炉(香炉、净炉、神明炉)简介

炉(香炉、净炉、神明炉)

「炉」,在先秦之前主要是做为燃烧煮食、烧炭取暖的器具,在《周礼》当中即有提到「炉炭」,说明炉是用以烧炭盛火。到了汉代的时候,开始出现专为焚香使用的「博山炉」。据南宋时期的赵希鹄(生卒年不详)著录的《洞天清禄集》的考证,古时的先民是以燃烧艾草以通达神明,过去并不烧香,所以没有香炉,认为直到汉代博山炉的出现,确立了焚香炉的设置。

现今一般学界认为「博山炉」的出现,才开始有明确以燃烧香料为主的香炉,而将「博山炉」视为香炉的始祖。在约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太上洞玄灵宝八威召龙妙经》当中则是明确提及到对「博山炉」的使用,是以早期的道教对于香炉的使用,也同样是为了焚香上献神明。佛教对于香炉的使用,应是进入中国以后所产生,在佛经上常见以香炉燃香供养诸佛菩萨。

现今台湾不论是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在祭祀礼仪中以香供养神佛,是以「香炉」成为燃香祭祀必备的重要用具,常见为两种:一种为插直立线香的「神明炉」,另一种为点燃香末的「净炉」。为道教及民间信仰的宫庙而言,常见于室外露天处或拜亭,设有「天公炉」,一般认为是来自古时先民对天的敬崇,所衍生出来的祭祀,后随着道教逐渐发展出玉皇大帝(或称玉皇上帝)信仰,民间视其为天界神明领袖,俗称为「天公」。于是用以祭祀玉皇大帝(天公)的香炉,即称为「天公炉」,其造型一般作三足圆炉,体积较为高大,大多以铜模铸成,或是石雕而成,多半设置于露天户外。另在台南地区则有流传「天公炉」是起于郑成功来台后,筑起天坛祭天所使用的香炉。而除了「天公炉」外,一般家庭尚有奉祀神明、祖先用的香炉,材质有石、陶、金属等,多置于神桌上,炉身以圆形居多(另有为方形),并有「斗炉」(炉身如米斗)、「披炉」(炉口向外张)、「含炉」(炉口向内缩)等形式,以及三足、圈足、带有「炉耳」等造型。

而「净炉」其造型多样,多以点燃香末方式,藉由香烟供养神明,也用以清净宫庙、坛场。一般宫庙有放置于神桌上,供养神明;又有民间宫庙于进香时,用净炉作为参香拜庙的礼仪,称之为「捧净炉」,配合特有步伐,如七星步、三川步、八卦步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八雅轩丨 一百个香炉,一百种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