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谁在月下追韩信(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江湖惊现 淘宝十大原创IP 网友 都是用快递单票选出来的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谁在月下追韩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月下追韩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谁在月下追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韩信连夜逃离汉营的消息让萧何(?—前193年)知道了,他跨上马背就去追赶韩信。

三国 韩信死前大喊的3个字,现在成为口头禅,你可能也常说

韩信是私自离开军营的,按军法应当斩首。但是萧何去追韩信,决不是要抓他归案,而是要向刘邦推荐重用这个人。

韩信原先在项羽军中当个郎中的小官,由于无所事事,便逃到刘邦营中做了个连敖,以后被夏侯婴推荐提升为治粟部尉。

从此与萧何常有了接触的机会。萧何慧眼识英杰,对韩信的政治、军事才能十分钦佩,多次向刘邦推荐要重用韩信,刘邦未肯明确表态,韩信耐不得寂寞。

才偷偷逃离汉军的。萧何一边想着韩信的往事,一边策马奔驰,追了两天两夜,才追上韩信,好言好语地把韩信劝回军营。

扩展资料:

刘邦听着萧何月下追萧何,了解了韩信可能有才能,才高兴地想封韩信个将军,刘邦为了自己的事业,下了最大的决心,拜韩信为大将,当场就拜。

萧何提醒刘邦,拜大将是件大事,不可马虎草率。让刘邦应该挑选吉日良辰,斋戒沐浴,搭设像样的拜将台,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韩信才能行使大将的职权,出力效命。

刘邦都照着萧何说的去办了。韩信拜将以后,果然不出萧何之所望,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屡战屡胜,为建立西汉政权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最终成就了刘邦的大汉基业,成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典范。

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原本按与楚怀王“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应当被封为关中王,但项羽却封刘邦为汉中王,托词说汉中也属于关中地。韩信由于在项羽一方不得志,便投靠刘邦,随刘邦到了汉中。

后来由夏侯婴的推荐,韩信在萧何部下当一名治粟都尉,萧何非常看重韩信的才能。萧何也曾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但刘邦没当回事。“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韩信觉得萧何多次推荐自己,汉王不重用,于是就逃走了。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后,觉得人才难得,事发紧急,没有来得及向刘邦说明情况就亲自去追赶韩信,并在随后建议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这就《资治通鉴》中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原文: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二、译文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与众不同。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过了一两天萧何拜见刘邦,刘邦又怒又喜,责问萧何“你为什么要离开我?”萧何说:“我怎么敢离开,我是去追要离开的人。”刘邦问:“你去追谁?”萧何回答:“韩信!”

刘邦又问:“走了那么多人你都不去追,却去追韩信,为什么?”萧何回答:“走的那些人都比较容易得到,但是韩信却找不到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是想长期汉中称王那可以不用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那除了韩信就没有能为大王解决的人了,这全都看大王你的打算来决定的!”

刘邦说:“我也想东进,怎么能一直呆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想东进,能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他早晚会离开大王的!”刘邦说:“我让他做将军!”萧何回答:“如果只是让他做将军,韩信一定不会留下!”刘邦说:“那让他做大将!”萧何回答:“这很好。”于是刘邦就想叫韩信来册封他,萧何说:“大王向来轻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叫小孩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开的原因。

大王想要任命他一定要选一个好日子,斋戒,设坛场等礼数都齐全了才可以!”刘邦同意了。到任命大将的这天,诸将都很高兴以为会任命自己做大将。等到知道新任命的大将是韩信,整个军队都很吃惊。

扩展资料:

《萧何追韩信》,是一篇历史故事,文章涉及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汉王刘邦遭楚王忌讳,被远封巴蜀和汉中,身处不利境遇。而汉王对现状极其不满,一心养精蓄锐,和楚王项羽再争天下。

正当用人之际,萧何突然出走,故事在这里设置悬念堂堂一个丞相为何也出走当萧何回来说出原因顺势引出主要人物韩信,故事由此开始;汉王听从萧何建议,欲拜韩信为大将,故事继续发展;但在拜封仪式上,君相又出现矛盾,最终汉王从大局出发,举行正式拜封仪式,故事达到高潮。最终韩信为刘邦所用,,献计献策,操练兵马,协助刘邦建立汉王朝,故事完满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以下是萧何追韩信的具体情况(传说而已,无考证)

传说韩信骑马出了南郑城东门,拐了一个弯儿,向北进人了褒谷。因张良返回关中时,已烧毁了褒斜栈道,道路十分难走,许多地方不得不涉水过河。韩信策马跑着,到了一个地方,忽然被前面一条溪水挡住了去路。这个地方就是今陕西留坝县的马道镇。这条溪水,今名西沟,原名寒溪,自西向东注入褒水。平时寒溪水浅,行人可以涉水过河。恰巧这天夜晚,寒溪上游下了一场暴雨,溪中洪水暴涨,韩信到此无法渡过,急得在溪边团团转。这时萧何骑马追赶上来跳下马鞍,双手拉住韩信,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韩都尉怎么不辞而别?你不是胸怀大志,要建功立业吗?今日除了汉王,还有谁能够统一天下?都尉还是跟我一道回去吧!”韩信看见萧丞相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脚上穿的鞋子也因马不停蹄,跑得太快而丢失,光着一双脚丫子,觉得萧何确有爱才之心,不好再说什么,就随萧何返回了南郑。此后,经萧何推荐,受到刘邦的重视。从此全力辅助刘邦,帮助刘邦统一了天下。

关于谁在月下追韩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 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