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什么是干支纪历(什么是干支纪日)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关于每年国历日对应的干支纪日 六十甲子日 算法公式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干支纪历,干支日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什么是干支纪历干支历的历史和发展2021年天干地支对照表 干支日历表

干支纪年

关于每年国历日对应的干支纪日 六十甲子日 算法公式

在我国的日历牌上通常有两个部分:一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公历日期,另一是用汉文数字表示的农历日期。这两者之间常常用“农历壬子年三月小”,“农历丙午年二月大”等字样隔开,这里的“壬子”、“丙午”就叫做“干支”。查一下过去的历书,“壬子”年对应的是1972年,“丙午”年对应的是1966年。

干支实际上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做“地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我们就可以得到六十对干支,这常叫做“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每年用一对干支表示,这种纪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纪年法”。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干支纪年至迟在东汉初期已经普遍使用,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过。

干支纪年在我国历史学中广泛使用,特别是近代史中限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年代常用干支纪年表示。例如甲午战争、庚子义和团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然而在现代史中,因为采用了公历纪年,干支纪年就不必要了。把公历纪年换算成千支纪年,通常要查阅专门编制的甲代对照表。这类书一般比较少,而且查起来也很麻烦。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很容易地算出公万某年所对应的干支来。

天文纪年法规定,公元元年记为+1年,公元前1年记为0年,公元前2年记为-1年,公元前3年记为-2年……

然而从干支纪年换算公历纪年却有很大的困难。因为干支经过60年就重复一次,同一个干支对应于一系列公历纪年,它们之间相差60年或是60的倍数。为了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就必须考虑其他复杂的因素,这里就不多谈了。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的方法一样,每天用一对于支来表示,六十日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例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

据考证,比较确切地知道,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干支纪月

相传古代很早就用干支来纪月了,如在《史记·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以十二月配十二子十母十二律……”,这里的“子”是指“支”、“母”是指“干”。在《史记·历书》中对此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述。

在干支纪月法中,每年各个月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这就是: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在各月固定地支的前提下,再配上天干,就是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以5年为一周(农历的闰月没有干支),循环往复。

干支纪月法中既然各个月的地支已经固定了,那么天干又是如何搭配呢?其实,干支纪月中的天干和当年干支纪年中的天干之间,也有一个固定的规律,这就是:

年的天干为甲或己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

年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正月的天干为戊

年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庚

年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正月的天干为壬

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时,则正月的天干为甲

干支纪时

除了以上讲的干支纪日、纪年、纪月法之外,我国古代还用干支纪时。不过这种方法究竟产生和运用在什么时代,已经无从查考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干支纪时法是在古代十二辰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曾经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来表示,同时又规定子时的正中为夜半。宋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均分成初、正两部分。

清代初期,将西方使用的二十四小时制引人中国,这样,我国固有的十二辰制和二十四时制的关系就是,一辰等于两小时,而且又规定下午11时0分至第二日1时0分为子时,子初为23时,子正为0时;1时0分至3时0分为丑时,丑初为1时,丑正为2时,依此类推,全部的对应关系是:

子时:23~1时,丑时:1~3时,

寅时:3~5时,卯时:5~7时,

辰时:7~9时,巳时二9~11时,

午时:11~13时,未时二13~15,

申时:15~17时,酉时二17~19时,

戌时:19~21时,亥时:21~23时。

从以上的对应关系知道,每天十二辰的地支,类似于十二月的地支,也是固定的,再在辰的地支上配上一个天干,就是干支纪辰了。我们把这种干支纪辰法就称作干支纪时法。显然干支纪辰法是以5天为一个周期的。

干支纪时中的天干和当天干支纪日的天干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日的天干为甲或己时,则子时的天干为甲

日的天干为乙或庚时,则子时的天干为丙

日的天干为丙或辛时,则子时的天干为戊

日的天干为丁或壬时,则子时的天干为庚

日的大干为戊或癸时,则子时的天干为壬

最后顺便指出,中国古代还使用过多种时段制度,比如十时制、更点制和十六时制等。

十时制大概行用于春秋战国时代。这种时段制是昼夜各为5个时段,按《隋书·天文志》的记载是:“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应当指出,这种十时制是不均匀的,因为四季中昼夜的长短是变化的,比如夏季昼长;夜短,而白天和黑夜同样是5个时段,那么白天的一个时段必然要长于夜间的一个时段;冬季则正好相反。

十时制行用到秦汉就废弃不用了,但夜间的5个时段一直被沿用下来,并且演变成了更点制度,即将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为五点。关于更点和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对应关系,看来不会是固定的。五更的计算方法,按东汉以后常用的方法是,日落后三刻(我国古代多采用一百刻制,即一昼夜为100刻,一刻合现代二十四时制的14.4分)为昏,日出前三刻为旦。由于在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时间是不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季节,某更某点的起止时刻也是不同的。

在西汉废弃十时制之后,曾经使用过十六时制,这十六时制的全部名称是:夜半、鸡鸣、晨时、平旦、日出、蚤食、食时、夜食、人定。纵观这16个时段,晨时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拂晓,这时天上开始出现曙光;到平旦天就已经大亮,人们可以在户外从事各种活动了;夜食,顾名思义是指晚饭而言;人定应该是指人们已经入睡、夜深人静了。

中国出现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年代各不相同。在古代,人们采用干支纪日或纪月时,开头大概只是单一地使用干或支。以后就将干支配搭起来使用。

干支纪日是现今历史上最长的纪日法,据考从伏羲氏就开始有创建,从中国古代的夏朝就已经开始使用。殷墟甲骨卜辞中,就载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但因材料的缺失,我们并不能完整串联到商代的干支纪日。后来延续的纪日干支是根据古代历史典籍《春秋》中所记载的日食时间,即从春秋时候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开始起算至今的。

接着,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在后来的《礼记》、《史记》、《淮南子·时则训》等古籍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春建寅卯辰,夏建巳午未,秋建申酉戌,冬建亥子丑之月也。"

而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至今,一直用干支来纪年。唐代以后,五代历书(即黄历)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干支历日趋完整。

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岁具注历日》(伯3403)为例,各月起始点的定义,并非历法中的朔日,而指的是各月节气,此故,二月就定义成从惊蛰(二月节)至清明(三月节)前一日,余类推。敦煌具注历以节气为各月之始的规矩,或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此因我们从现存各汉简残历中,即可见到不以朔日作为各月铺注起点的情形。

明朝万历时期的《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九回:神仙道:“请先观贵造,然后观相尊容。”西门庆便说与八字:“属虎的,二十九岁了,七月二十八日子时生。”这神仙暗暗掐指寻纹,良久说道:“官人贵造:丙寅年,辛酉月,壬午日,丙子时。七月二十三白露,已交八月算命......又命宫驲马临申,不过七月必见矣。”可见干支历在当时民间和著书上的使用。

另见清代乾隆时期,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以假混真宝玉疯癫”中写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这里更是明确地指出干支历在纪年纪月时的转换点。

《清实录》是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书中都有采用干支历,且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中华书局影印《清实录》之第十七册,乾隆实录之第九册,第573页,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清实录》之第廿八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一册,第1044页,嘉庆五年十二月廿一日(己巳)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己巳。是日辛酉年立春。”《清实录》之第三十一册,仁宗睿皇帝(嘉庆)实录之第四册,第408页,嘉庆十六年十二月廿三日(丁卯)立春,《实录》的记载是:丁卯。是日壬申年立春。例子太多不再列举。

可惜的是,在古代干支历日多与历法纪时配合,它在历法上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认识。实际上中历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历法体系。2000年来中国干支纪时与历法数序纪时(如现在的农历)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统。应该充分提起注意的是,干支历与月亮的圆缺规律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干支历与季节直接对应,这方面内容对学术界来说并不陌生。只是因为自周朝以来一直行用太阴历,学术界对十二支纪十二月历法中每个月的月初与月中,很少有十分明确的论述。尽管学者们都相当清楚,但还是出现过忽略十二支纪月与现行太阴历之间的本质区别的情况。

1989年,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编写的《公历农历干支历日历对照表》出版,该书中清楚显示出公历、农历、干支历这三套历法。它以公历作为主线,干支历作为第二着重点,并以农历与其一一对应。从对照表中看到,干支历是这样表示的:(以公元1893年/光绪十九年为例)正月甲寅、二月乙卯、三月丙辰……注意!这里的“正月、二月、三月”绝不是指农历的月份,只是作为数序。农历的月份也在表中这样标注,但是,农历的特征是具有闰月,而干支历是绝对没有的。所以翻看全书的每一年,干支历的月份都是那样表示,只有12个月,没有重复。对照表的第二个特点是,干支历和公历的对应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二者都属于阳历的缘故。(但该书对干支历的定义并不严谨,容易引起误解。)

2008年,“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历法》出版,该书在前言部分对干支历的定义和发展史有较明确的表述,并因我国最终使用了同属阳历性质的格列历(公历),表露出深深的惋惜。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我国时间上的权威。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国家的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而日梭万年历正是国家授时中心供给全网免费使用的万年历。日梭万年历上有显示干支历,它以立春为一年的分界线。

在当代,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云技术的广泛应用,历法的计算和普及已经不成问题。紫金山天文台亦不是国内唯一能编写历书的机构,一些少数民族也能编写自己的特有历书。因此,大部分网上在线万年历均提供完整标准的干支历。如百度一下“万年历”即有显示,PC平台软件如天天万年历、择吉良日,手机应用如易通万年历等等(有的能准确显示出时辰)。然而有部分万年历书、黄历却没有严格标记干支历,如纪年、纪月只是笼统或错误标注(标在农历月的初一),极容易引起误导。而大部分农历日历只是简单标注纪日、笼统标注纪年(在封面或版头),是极不严格的干支历纪法,只能找办法推断纪月、纪时,相当麻烦。这为干支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障碍。

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选择术和中医等领域上,并为历朝官方历书(即黄历)所记载。干支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合理保护。

2021年是农历辛丑年,因此这一年也是生肖牛年,那么大家知道这种说法的来历吗?其实在古代采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成的纪年方式,但是对于当时大字不识的平头老百姓而言都是一头雾水,后来为了方便普及和记忆,才采用了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2021年全年的天干地支对照表吧!

什么是天干地支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文献记载来看,太古时代就已有天干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分别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

殷商时期出现了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

2021年1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2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3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4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5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6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7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8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9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10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11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2021年12月天干地支日历对照表

什么是干支纪历和干支日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关于每年国历日对应的干支纪日 六十甲子日 算法公式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