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柳州为什么又称为龙城(柳州被称为什么城)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广西最 干净 的城市,不是南宁不是桂林,反而是这座工业城市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柳州为什么又称为龙城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柳州城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柳州为什么又称为龙城柳州城历史柳州名称的来历

因河流及历史城名而得名。

终于知道了 柳州为什么叫 龙城 原来是这样

柳州,秦属桂林郡,唐贞观八年(634)始定名至今。清如漓江宛如玉带的柳江穿城而过,因“八龙见于江中”而被称为“龙城”;南朝梁代大同年间,南方的马平郡即今柳州市,始有传见“八龙见于江中”,柳江周水因此改名为龙江,于畔建龙城县即今柳州柳城县。

柳宗元的诗句中也称柳州“龙城郡”,上下相习,龙城柳州成为历史的凝固。宋徽宗时,柳州郡号“龙城”成为沿袭定制,《宋史》:“柳州龙城郡”。

扩展资料

其他名称

1、壶城

壶城,是柳州的别称。柳江如带环绕柳州城,使柳州中心区形成一个壶形的半岛。

清初军事地理学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柳州“一名壶城,以三江四合,绕城如壶也。”(由于翠绿如黛的柳江好像一条玉带环绕柳州城,使柳州中心区形成一个壶形的半岛,所以名为壶城。)

“三江四合”显然指龙、融两江在柳江上游汇合,下游又汇入洛清江。“四合”就是三条江从四面围拢聚合的意思。

2、奇石城

柳州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天下闻名的中国天然奇石城,有“中华石都”之美誉;柳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巨大的天然盆景城市”。

柳州地域山峦重叠,气候温热多雨,喀斯特地貌十分典型,岩洞多不胜数,这也就为各种山石的形成提供了适合的自然条件。古柳江、红水河及其支流的浪涛冲击,又是产生各种水石的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城

1.古代的柳州又叫什么城

柳州又称龙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我国南方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早在五万年前就有“柳江人”在这里生活,从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这是柳州建城的开端。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设置昆州,领五县,以马平县为治所。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柳州,《新唐书•地理志七上》中记载“以地当柳星更名”。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因郡有龙城县而得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以州界柳岭为名”,再次改称柳州。

柳州境内生活着汉、壮、瑶等多民族,几千年来汉族和岭南土著民族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浓郁而独特的乡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华石都”。

柳江绕着柳州市区回流,城中心三面环水,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壶”,所以又称之为“壶城”。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描绘这个美丽的城市。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愧无惠化传。”

这是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写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种柳戏题》。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后,努力在自己权限范围之内兴利除弊,做了很多有益于民的事。

他亲自种植柳树,并即兴题咏,抒发了“好作思人树”的情感,表达了努力给柳州人民留下惠政的愿望。柳宗元的朋友吕温写了一首《嘲柳州柳子厚》和柳宗元开玩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诗题虽说是“嘲”,其实是赞扬,末句“千秋柳拂天”,是比喻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文章,会永远留在柳州人的心里。

2.柳州的历史

柳州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考古发掘到的文物来看,5万多年前,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生活着“柳江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称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设龙城郡。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2009年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并沿用至今。

3.柳州这个地民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一、柳州名称的由来:李吉甫(与柳宗元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官居宰相)所编撰的志书《元和郡县志》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地理总志,是比较权威的最早解答柳州得名的著称.《元和郡县志》记录:“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以柳江为名”;“潭水东去县(按指马平县,即今柳州市)二百步”.当时的柳江,指的是从现在的柳州市起向东去的一段河流,柳州的得名,从此而来.补充:柳江又因何得名:汉代柳江称溜水.“溜”是水急的意思.溜水雅称为柳水,这就是柳江得名的原因.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柳州尚未有地方行政建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桂林郡管辖柳州、桂林等地,柳州开始纳入封建制的轨道.作为柳江流域中心位置的柳州,在不断扩大的南北交流活动中,逐步具备了建立城市的客观条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岭南宣告统一,秦王朝的郡县制得以实施,建立了桂林、象和南海三个郡.桂林郡包括了柳州市在内的今广西大部分地区,郡城设在今天的贵港市.一至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在原来秦代三郡基础上重新划分为九个郡,九个郡当中的郁林郡下辖三个县,其中就有潭中县(柳州以驾鹤山为治所建立了潭中县).当然,柳州还有马平县、南昆州、龙城一些的得名,你没提,我在这也不多说了,需要的话再发信息来问我吧~~三、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柳州只有在汉代时才有确切的记载他所管辖的范围.到了明代时对土城作了很大的修城,由土城改为砖砌.明代柳州城墙的修建,标志着以封闭式坊市制度作为特征的古代城市模式消失,近代城市开放式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当时设五门,分别为东门、镇南门、靖南门、西门和北门.南朝梁代大同年间,南方的马平郡即今柳州市,始有传见“八龙见于江中”,柳江周水因此改名为龙江,于畔建龙城县即今柳州柳城县.唐贞观年间约公元634年,马平城址迁于今柳州河北半岛城中区,依柳江而建,故名“柳州”,此始,柳州称“龙城郡”,柳宗元的诗句中也称柳州“龙城郡”,上下相习,龙城柳州成为历史的凝固.宋徽宗时,柳州郡号“龙城”成为沿袭定制,《宋史》:“柳州龙城郡”.。

4.柳州历史文化

你好!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柳州有着2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考古发掘到的文物来看,5万多年前,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生活着“柳江人”。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称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设龙城郡。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2009年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柳州文物(7张)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并沿用至今。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网址:/view/8074.#8龙城花灯虽然没有那么隆重了,但是节日也有它的鼎盛时期和衰落时期。我想现在没有那么隆重也只是暂时性的。

5.柳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柳州有着2100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考古发掘到的文物来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生活着“柳江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称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设龙城郡。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2009年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2009年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

柳州明代古建筑-东门城楼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

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并沿用至今。

6.关于柳州的历史故事

百越时期柳州位于先秦时期的百越之地,相关的有西瓯越,南越等百越分支。

柳州的蛮王城遗址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秦朝时期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为统帅,发兵五十万,开始进行长期的秦攻百越之战,与译吁宋、桀骏率领的西瓯军遭遇,第一次战争付出惨重代价,屠雎身亡。

灵渠修通后,发动第二次战争,于公元前214年最终深入岭南,现在的柳州地方隶属秦桂林郡,但秦政权对地方控制力并不强。南越国时期秦朝灭亡后,该地区成为原秦将领及越人建立的南越国的一部分(建国时间约在公元前204年)。

南越国的统治持续了近百年时间。汉朝时期汉武帝时,路博德率军进行了汉平南越之战(公元前112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灭南越国,同年在现在柳州的地方建城,称之为潭中县属郁林郡。

地方则主要由当地人管辖,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改土归流”时期柳州九头山汉墓为这一时期代表。出土了40多枚汉武帝和汉宣帝五铢钱,是柳州最早的货币贸易证物。

铁锸和铁条表明潭中县已进入铁器农具时期。出土的琉璃饰品有可能来自东南亚或印度东海岸,从合浦登陆,经南流江、北流江西上柳江进口。

古代史三国时期三国孙吴凤凰三年(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三国时期,潭中县以西,今桂西境唯一的县城定周(今宜州市)撤消建制,红水河流域和今龙、融两江流域即今柳州地区和河池地区的桂西北,就完全没有封建王朝的地方行政建制。

这标志着桂西北少数民族和汉化程度较高的桂东以至中原的经济交流进入了波谷时期。西晋时期太康三年(282年)潭中县从县治所升为桂林郡治所。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479─502年),从潭中县辖地分置齐熙郡。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后为潭中县治马平郡治所。

隋朝时期开皇11年(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大业元年(605年),马平县属桂林郡。

大业三年(607年),属始安郡。唐朝时期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并沿用至今。

唐太宗时期,开通了桂州经现在柳州到邕州的买马路,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桂州至柳州530里,柳州至严州(来宾县)200里,严州至宾州190里,宾州至邕州(南宁)245里。武则天时期又在临桂相思埭开辟了桂柳运河,沟通湘江经漓江、洛清江到柳州的水路。

柳州以唐代古文运动发起人,改革家柳宗元(773年-819年)闻名,当时在市中心建有纪念柳宗元的柳侯祠,衣冠冢,罗池,现存唐开元寺遗址等遗迹。当时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

北宋时期坊间围墙拆除,商贩摊点深入到民居,民居也扩散到城厢各处。柳江上游的龙江以及融江地区之间的大量木材沿江而下于柳州集散,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皇室修玉清、昭应等道宫,列举所用各地木材8种,其中就有柳州杉木。

柳州木制品从此闻名于世,成为后来柳州棺材相关谚语:“穿在苏州,玩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产生的历史背景。

1052年-1053年,柳州短暂被侬智高军控制。之后北宋***在今三江、融水、罗城和南丹、河池、宜州等地设有博易场(贸易市场),山区土特产特别是木材大量外销。

《宋会要辑稿》就有融州王口寨大宗板木水运到柳州的记载。柳布行销各地。

柳江沿岸曾建有青瓷窑,可能曾销往东南亚。柳城大埔有坡式龙窑群。

柳州城下码头除了运载宜州地区的铅、锡矿,可能还有瓷器销售到海外市场。马鞍山下灵泉寺“来栖之士,指以千计。”

意味着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南宋及元朝时期唐宋诸多迁柳官员的到来为柳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南宋丞相吴敏、王安石(南宋)、汪伯彦都曾在柳州居住。

宋代城南建有驾鹤书院。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为防范蒙古骑兵的冲击,宋朝将州官署从柳州城搬迁到西北面偏离桂邕大道的柳城县,此后经元朝一代共百年时间是柳州历史上第一次大的衰落。

元皇朝大大强化了驿道的管理,桂林到马平县城的陆路驿站有东泉驿等4个,水路驿站经洛清江有苏桥、大石、横塘、旧县等5个,主要为军事需要,但对地方经济交流也有一定推动作用。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从柳城迁回马平县,马平县从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为府治所,柳州再次成为统辖二州十县的府署驻在地。

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扩建柳州城垣,城高旧制一文八尺,城东西长三华里,南北宽二里,即今城中区南半部到柳江北岸坡上范围之内,环城布有东、北、西、镇南、靖南共五个城门,现存柳州镇南门古城墙及清代重修的柳州东门城楼一段。诗云:壶城明初建,得名因形模,丽江凡四折,如环抱城郭。

于是壶城和龙城,并为柳州之别称。明代的中晚期,柳州步入了粤西盛郡的发展阶段。

葡萄牙商人曾从广州买桐油运往欧洲,很可能为柳州产品。明代著名人物有柳州八贤等。

明末,出逃的明朝皇帝南下柳州,清明两朝在柳北一带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使得柳州遭受重大损失。清朝时期清朝平定南明后,相对的稳定使得柳州城成为广。

7.柳州城市的历史到底有多长

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

到现在2117年.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此为柳州之原始地域。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此为柳州建城的开端。三国孙吴凤凰三年(公元274年)以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为郡治所。南朝齐(公元479—502年),从潭中县地分置齐熙郡。

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后为潭中治马平郡治所。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潭中县改为桂林县,后又改为马平县。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马平县属桂林。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为龙城郡。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龙城郡复名柳州。柳州市是汉、壮、瑶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点,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

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8.明代柳州城面积

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南方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早在5万年前就有“柳江人”生活在这里了,从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柳州市辖有4个城区、1个郊区和柳江县、柳城县,总面积5280多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5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70多万,市区人口是84万,有20多个民族

至于明清两代的管辖地请参考《柳州历史地图集》

://202.121.7.7/person/yangliu/literature/liuzhou/mulu.

这是柳州市地方史的电子书

9.关于柳州的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有词调寄《永遇乐》曰:水养罗池,墓眠衣帽,文惠千载。

鼎创新元,革除弊政,岂料功垂败!永州初贬,龙城再放,壮岁更充边塞。有谁知、残躯病体,寝中犹梦青睐?释奴掘井,植柑栽柳,荒地开来种菜。

礼乐重教,医疗广普,弄鬼装神戒。唐风开窍,蛮人得化,文武百官莫代。

河东柳、封侯后世,受吾一拜!(一)话说公元八一五年,正是唐宪宗元和十年,时值酷暑的柳州、唐朝的边疆僻地,盛夏时节的气候,并不因为当朝天子李纯皇帝庙号“元和”而风调雨顺,它照样我行我素,反复无常。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烈日当头,骄阳似火,这会儿却是乌云滚滚,雷声大作,阴霾密布,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把个柳江河面敲击得坑坑洼洼,混混沌沌。

这是一条属于珠江水系的河流,上游自北朝南七折九曲,向广西中部重镇柳州挺进。在柳州界内,鬼斧神工般地往东左拐,河面渐次宽阔,东行数公里后,再度左拐,掉过头来向北面下游逝去,形如U状。

这条把柳州一分为二的壶形水道,就是柳江河。千百年来,这条生养繁衍了柳州物华胜景的柳江河,日夜奔流不息,带来了几多祸福玄机,又送走了多少离合悲欢。

临江而立的柳州城楼上,两三个后生搀扶着一位长者在匆匆避雨。骤然间,“救命啊!有人跳河啦!”凄厉的喊声划破滂沱的雨雾,令人撕心裂肺,不寒而栗。

刚刚登楼的这几个人,再也无心避雨,他们循声下得楼来,跌跌撞撞地沿着泥泞的小路,冒雨赶到河边。跳河的人已被救起,安顿在河边一条有篷的小船上。

长者钻进小船,只见一个衣衫湿透的少女,双目紧闭,憔悴的面容掩不住青春的秀气,倚靠在半跪着的老汉怀里。“老哥,这个丫头怎样了?”长者焦虑地躬身察看,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问那老汉,“她为啥事要跳江?”老汉悲愤的眼神中略带几分惊疑,跟着进篷的后生见状,忙安慰道:“老伯不要难过,这位是刚到任的柳州刺史柳大人。”

“啊,是柳大人!”老汉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当时柳州有这样的土俗:借人家的债,要以人作押,如果到期还不了债,所押的人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

老汉一家三口以船为家,打渔为生。十多年前,妻子得了一种怪病,脉也把过了,药也煎服了,病势却越来越重。

万般无奈,老汉只好求助于算命先生。算命先生闭目掐指,一阵喃喃自语之后,惊叫道,哎呀船家,你老婆是瘴鬼缠身呐!若不破财狠治,恐怕性命难保!为了给妻治病,老汉已经身无分文,但他终究还是盲从了算命先生的谋划,以六岁的女儿作押,借了一笔款,请巫医驱鬼消灾。

结果,鬼灾没有驱掉,妻子的性命却丢掉了。又因为到期还不债款,女儿便沦为债主家的奴婢。

十多年来,姑娘在债主家过的是牛马不如的日子。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常年劳累。

昨天,姑娘顶着烈日在地里忙完农活,回房换下汗湿的外衣,开始打扫屋里清洁卫生。十六、七岁的姑娘已经发育得腰身丰满。

天真无邪的姑娘哪里料到,在她打扫主人房间的时候,债主的儿子躺在床上偷偷瞄着她圆圆的***和鼓鼓的胸脯。大概是亏了阴功,缺了阴德,债主到四十岁上才盼到了这个宝贝儿子,然而却是个天生的痴呆,直到三十挂零了还没对上亲家。

这天不知他搭错了哪根神经,躺在床上做着白日春梦。看到姑娘进来,那薄薄短衫裹着的结实***,随着脚步而微微地上下弹跳,看得他一时***中烧,花颠发作起来。

在姑娘转身弯腰擦椅子时,他光着***冲下床去,一手搂住姑娘,另一只手从低垂的领口伸进去,在姑娘***挺耸的胸前乱搓一气。(二)姑娘冷不防遭受这样的袭击,又惊又痛,也不知从哪来的力气,猛地转过身来双手使劲一推,把他仰面八叉甩倒在地。

映入姑娘眼帘的丑陋之相,使她皮肉发麻,赶紧捂着脸逃出去,回到自己房内顶紧门栓,放声大哭。债主获知此事后,找人去算了一卦,说这是姑娘祥云高照,要把她配给痴儿“冲喜”,今天就要完婚。

姑娘羞辱难言,死不从命,寻机逃了出来,含愤投江。听罢老汉这一席哭诉,柳宗元满腔愤怒,满怀感慨!多年来,他献身政治革新,立志要铲除民间疾苦。

当年大刀阔斧的“永贞革新”,那是多么壮丽的事业啊!然而,君主昏庸,佞臣当道,仕途的坎坷使他一腔壮志难酬!面对眼前的景况,柳宗元劝说老汉:“老哥,不要过于忧伤了,人活着就好,赶快带姑娘回去歇息吧。债主那边,我自会处理好的。”

柳宗元告辞老汉,回到住所。此刻,已是夜深人静,他还呆在书房,心潮波澜起伏。

又兼那一群群蚊虫的轮番进攻,更令他坐卧不安。他压下灯芯,起身拂扇,在房里缓缓地来回踱步。

老家人轻轻地推门进来提醒道:“大人,该休息了。”柳宗元招招手,示意他进来。

“大人有什么吩咐?”柳宗元挑起灯芯,屋里亮堂起来,他轻声问道:“老汉家的事怎样了?”“下午去的时候,姑娘已能下地走动。”老家人边掩门边说,“大人托我带去的十五两银子,老汉收下了,他说谢大人的恩。”

柳宗元踱到窗前:“今天的事使我想得很多,现在想写些东西。”老家人见他毫无睡意,只得备好文房四宝,在案台旁静静地。

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为柳州,并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

扩展资料:

柳州,简称“柳”,别称壶城、龙城,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中国五大汽车城之一,西南地区工业重镇、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

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中国内陆通向东盟的重要通道,与东盟双向往来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城市。

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

柳宗元与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二十岁中进士,二十五岁就到中央做官,但由于参与了政治革新运动受牵连被贬。

在仕途上一蹶不振,一贬再贬,越贬离京城越远,最后贬到几近蛮荒的柳州做刺史,病死于任上,时年才四十六岁。

柳宗元在柳州虽然属于被贬之列,但毕竟做了一个地方的主官。他利用有限的权利,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能,做了许多好事,故柳州人拥戴他。

在他死后为他用贵重木材做了棺椁装殓,并护送其遗体到山西永济老家。柳宗元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名字与柳州共存,以至世人又称之为“柳柳州”。

当然,柳州人的义举,也得到了回报。据说从柳州到永济需走了几个月,可等到了河东打开棺材重新殓装的时候,却发现柳公的遗体依然完好无损,面目仍栩栩如生。

大家都十分惊讶,柳州棺材因此沾了柳宗元的名人效应而声名大噪。那些达官贵人无不以拥有一口上好的柳州棺材为荣,因此柳州也发了棺“财”。

至今世上还流传着“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的民谚。柳宗元和柳州也有缘分,都有个“柳”字,以至许多人误以为柳州是因柳宗元得名。

至于柳州是否因柳宗元而得名,一查资料便晓得。柳州之名出自柳江,其名在隋代就有。但毋庸置疑,柳州的发展进化史与柳宗元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柳州历史虽然悠久,但直到唐代,那里一直是个经济落后,教育缺失,民情愚昧的蛮荒之地。直到柳宗元做刺史时,那里还有因债务而沦落为奴的现象。

柳宗元上任一年内就解救了上千负债奴婢。与此同时,他还引导人们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劝说人们不要滥杀牲畜,有病要寻医问药,使当地杀牲祀鬼之风有所改变。

柳州因地处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凿井不懂科学,经常造成塌方。柳宗元到任后自己筹一些钱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经费,亲自带领民工进行勘测,利用科学方法,在城北开凿了水井。

水井至今还用。为了引导百姓从事农林生产,他亲自在城西北种植柑树,并写了《柳州城西北偶种柑树》一诗以明其志。

此外,柳宗元还大力指导发展牧副业、造船筑路、修建房屋、使柳州的市容和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柳宗元到柳州后,还兴办学堂,并亲自登坛讲课。

宣传进步的文学思想和世间科学的存在、客观事物的存在、自然生成的存在。由于柳宗元重视文教,使柳州涌现了一批娴熟诗书深知礼乐的文化人士。

柳州是个山水秀丽的地方,就其自然风光而言,远远好于永州,但柳宗元这位曾写过“永州八记”的大文豪在这里没有写出一篇“游记”,可见他公务之繁忙。

然而在百忙中,他却写出《天论》《天问》等科技文章,留下了“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的豪言壮语。

“柳州旧有柳侯词,有德于民民祀之”。今日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城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在这里,柳宗元的遗迹虽然不多,但柳宗元的影响处处可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州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图片柳州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